永生指永遠生存,或永遠存在的生命,也就是不死的意思。
一些人聲稱,「永生不死」的意思是某一者雖然會衰老,但是永遠不會自然死亡;「永生不老」的意思是某一者永遠不會衰老,也不會自然死亡;「長生不死」的意思是某一者雖會逐漸衰老,但會在漫長的夀命結束時轉變為另一種生靈;「長生不老」的意思是某一者不會衰老,但當其漫長的壽命結束時,便會自然去世。
獲享永生一事是很多人曾經想要達成的目標,也是很多宗教的教義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異教
編輯
在古代西亞蘇美神話、西方的凱爾特神話、愛爾蘭民間傳說中也有長生不死的仙人。北歐神話中的眾神是可能會老死的,由豐收女神伊登(Iðunn)負責看管能使眾神長生不死的「魔法蘋果」。
古希臘宗教
編輯
古希臘宗教中的「不朽」最初總是包括身體和靈魂的永恆結合,如在荷馬、赫西俄德和其他各種古代文本中所見。一般認為靈魂在冥界中永恆存在,但沒有身體的靈魂是死的。雖然絕大部分人都只能作為一個無形的死靈魂永遠存在,但一些人被認為獲得了肉體上的不朽,並被帶到了至福樂土、極樂島(英語:Fortunate Isles)、海洋或字面意義上的地下。其中包括安菲阿拉俄斯、伽倪墨得斯、伊諾、伊菲革涅亞、墨涅拉俄斯和佩琉斯,以及參與特洛伊和忒拜戰爭中大部分人。有些人被認為已經死亡並在他們實現肉體不朽之前復活了。宙斯殺死阿斯克勒庇俄斯只為了將他復活成神。在特洛伊戰爭神話的某些版本中,阿基里斯在被殺之後,他的神聖母親泰蒂斯從他的葬禮柴堆中將他搶走,將他復活,並在Leuce、至福樂土或極樂島上變得不朽。被阿基里斯殺害的門農似乎有着類似的命運。 阿爾克墨涅、卡斯托爾、赫拉克勒斯和墨利克爾忒斯(英語:Melicertes)也是有時被認為已經復活到身體不朽的人物之一。根據希羅多德的歷史,公元前7世紀的普羅維努西斯的聖人阿里斯塔斯首次被人發現他死亡後,他的屍體從一個上鎖的房間裏消失了。後來人們發現他不僅復活了,而且還獲得了不朽。
不朽靈魂的哲學觀念首先出現在斐瑞居德斯或俄耳甫斯教中,最重要的發展是由柏拉圖和他的追隨者所倡導。然而,這從未成為希臘化思想的一般範式。 甚至在基督教時代也是如此,見諸各種哲學家對流行信仰的抱怨,許多或者絕大多數傳統的希臘人堅持認為只有特定的人死而復生,肉體不朽,其他人只能期待成為一個沒有肉體的永恆存在的死靈魂。這些傳統信仰與後來耶穌復活之間的並存並沒有在早期的基督徒身上消失,正如殉教者游斯丁所說:「當我們說……耶穌基督,我們的老師,被釘在十字架上並且死了,然後又復活了,並且升入了天堂時,我們認為他與那些宙斯的兒子沒什麼不同。」(1 Apol. 21)
基督教
編輯
在《舊約聖經》中,在伊甸園內有兩種神奇的樹-知善惡樹與生命樹,其提到若人吃了生命樹的果實後,就能活到永遠(創3:22)。
《新約聖經》記載説:「這見證,就是 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裏面。人有了 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 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 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一5:11-13)很多基督教徒認為這『永生』就是在『神審判的日子』,不會與『第二次的死(火湖)』有份,在『新天新地』與『上主』一同永遠活着。
儘管主流基督敎認為畜牲不像凡人那樣擁有永存的靈魂,不過一些神學家仍然認為畜牲也有機會進入天國,例如認為自己信奉東正教的、非常認可普救論的著名神學家大衛·本特利·哈特曾經聲稱畜牲及凡人等等都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且最終都可以獲享永生,哈特曾因自己所持有的十分具爭議性的神學觀點而多次受到其他許多神學家批評和被指責宣揚異端思想,但他對大部份批評意見作出了回應,並且聲稱自己所持有的神學觀點是正統的,儘管如此,不過相關的爭論仍在持續[6]。一般來説,正統基督教對哈特等人所持有的神學觀點多有拒斥。普救論不受天主教所認可[7]。
道教
編輯
在道教教內,處於長生不老這種狀態被認為是仙人的標記之一。在秦朝時期,方士徐福為了替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攜童男童女各五百,出海尋找蓬萊、瀛洲諸仙山上的仙人,結果不知所終。
道教教內有專門煉丹服藥(包括煉內丹及真元)的教派,目的是進入長生不老這種狀態。
在道教神話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竊了西王母所擁有的不死藥,服下後得以飛奔至月亮上並能夠永遠居住在那𥚃。
大乘佛教
編輯
根據大乘佛教教典上的記載,有說法聲稱阿羅漢可住世一刼之久,並且聲稱菩薩及佛陀能夠用更長時間住世。《法華經》宣稱釋尊曾經給諸大弟子授記並預言説他們會在將來形成的器世間上成佛且能住世十二小刼至二十四小刼之久。《法華經》也宣稱釋尊如此説道:「如是我成佛以來已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8]
上座部佛教
編輯
上座部佛教所認可的巴利文典籍並沒有宣揚關於長生不老和無量壽的説法。在教典中,佛陀聲稱一切行(因緣和合所成的有為法)皆無常,而且任何生靈都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神我,世上沒有能夠永遠存在的天庭,有生必有死,沒有一個生靈能夠永遠存活,祂們都被困在輪迴之中,即便是擁有八萬四千大劫壽元的、居住在作為無色界天位置最高的天層非想非非想天的大梵王,也會有壽盡死亡的一天。
刼[9]在佛教典籍中有很多意思,這裏的劫是指命刼(āyu-kappa),上座部佛教認為命刼一詞指的是當時的平均壽命(āyu)的持續時間,例如如果當時凡人的平均壽命是一百歲,一個命刼就是一百年;如果是一千歲,一個命劫就是一千年。在《長尼柯耶》中,釋尊對阿難尊者説:「任何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以其為工具,以其為基礎,建立、穩固、保持它,便可隨其所欲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阿難! 如來已修習四神足,可隨其所欲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10]在佛教傳説中,當時的人壽平均是一百歲,有説法聲稱 如果阿難尊者請求釋尊住世的話,釋尊便能夠活一百年或比一百年多一點,但因為當時阿難尊者的思想被魔羅覆蔽,故沒有這樣做,所以釋尊只住世到一劫的百分之八十,即八十歲入滅,上座部佛教認為這是連諸佛都無法改變的定法。